close
普拉絲《爹 地》擷取
你再也不能,再也不能
這樣做,黑色的鞋子
我像隻腳在其中生活了
三十個年頭,可憐且蒼白,
僅敢呼吸或打噴嚏。
這樣做,黑色的鞋子
我像隻腳在其中生活了
三十個年頭,可憐且蒼白,
僅敢呼吸或打噴嚏。
爹地,我早該殺了你。
我還沒來得及你卻死了──
大理石般沈重,一只充滿神祇的袋子,
慘白的雕像──有著一根灰色腳趾
大如舊金山的海狗
我還沒來得及你卻死了──
大理石般沈重,一只充滿神祇的袋子,
慘白的雕像──有著一根灰色腳趾
大如舊金山的海狗
和一顆沈浮於怪異的大西洋中的頭顱
把綠色的豆子傾在藍色之上
美麗的瑙塞特的海水中。
我曾祈求能尋回你。
啊,你。
把綠色的豆子傾在藍色之上
美麗的瑙塞特的海水中。
我曾祈求能尋回你。
啊,你。
你站在黑板旁邊,爹地,
我有這麼一張你的照片,
一道裂痕深深刻入顎部而不在腳上
但還是同樣的魔鬼,一點也不
遜於那曾把我美好赤紅的心
一道裂痕深深刻入顎部而不在腳上
但還是同樣的魔鬼,一點也不
遜於那曾把我美好赤紅的心
從中擊破的黑人。
你下葬那年我十歲。
二十歲時我就試圖自殺
想回到,回到,回到你的身邊。
我以為屍骨也是一樣的。
你下葬那年我十歲。
二十歲時我就試圖自殺
想回到,回到,回到你的身邊。
我以為屍骨也是一樣的。
但是他們把我拖離此一劫數,
還用膠水將我黏合。
之後我知道該怎麼做。
我塑造了一尊你的偶像,
一個帶著《我的奮鬥》眼神的黑衣人
還用膠水將我黏合。
之後我知道該怎麼做。
我塑造了一尊你的偶像,
一個帶著《我的奮鬥》眼神的黑衣人
一個拷問台和螺旋鈕的愛好者。
我說著我願意,我願意。
所以爹地,我終於完了。
黑色的電話線源斷了,
聲音就是無法爬行而過。
我說著我願意,我願意。
所以爹地,我終於完了。
黑色的電話線源斷了,
聲音就是無法爬行而過。
如果說我已殺了一個人,我就等於殺了兩個──
那吸血鬼說他就是你
並且啜飲我的血已一年,
實際是七年,如果你真想知道。
爹地,你現在可以安息了。
那吸血鬼說他就是你
並且啜飲我的血已一年,
實際是七年,如果你真想知道。
爹地,你現在可以安息了。
爹地,爹地,你這渾球,我完了。
----------------------------------------------------------------------------------------------------------------------
●讀《爹地》之賞析 :
從文中的「黑色鞋子」是強勢父親的典型象徵。「我像隻腳在其中生活了三十個年頭,可憐且蒼白,僅敢呼吸或打噴嚏。」這裡可以看出作者指自己活得可憐且沒有尊嚴,具有反叛的意味。
「爹地,我早該殺了你。我還沒來得及你卻死了」這裡則是作者對父親的真情喊話,短短的一句話中透露了對父親的愛與恨,其實在這裡她的感情是很複雜矛盾的。
「大理石般沈重,一只充滿神祇的袋子,慘白的雕像──有著一根灰色腳趾 大如舊金山的海狗 和一顆沈浮於怪異的大西洋中的頭顱」這些抽象的意象應該是作者自己想像出來的,可能比擬她的心情,也可能是她父親的崇拜與愛戴。
「我有這麼一張你的照片,一道裂痕深深刻入顎部而不在腳上 但還是同樣的魔鬼,一點也不
遜於那曾把我美好赤紅的心」那照片中的裂痕,可能是她自己撕的或剪的,而且刻意的讓裂痕裂在顎部而不在其他地方,這可能是她發洩情緒的一種辦法,而父親的形象在她心中就如同魔鬼一般。
「你下葬那年我十歲。二十歲時我就試圖自殺 想回到,回到,回到你的身邊。我以為屍骨也是一樣的。」這裡時間回到從前,指出自己在十歲那年就要經歷父親死去的悲傷,所以她的童年肯定是很不快樂的。而悲傷找不到情緒出口所以她試圖自殺,以為用死去這種方法可以回到父親身邊或是可以作為解脫。
最後以「爹地,爹地,你這渾球,我完了。」做結尾,呼應前面,再一次表明對父親的恨意。最後,戀父情結已經終結,對愛情與婚姻的期望也已完全破滅。
●《爹地》之寫作背景與介紹 :
在她八歲時父親去世,這也成為她一生的轉捩點,從此開始有了對死亡的書寫以及試圖自殺的行為。她在英國留學時認識了丈夫,結婚後婚姻卻出現裂痕,這也導致她精神狀況不佳最後自殺。作者所處時代可能女性在社會上及家庭關係中是處於附屬地位,是低於男性的,所以她長期感受這種父權社會的束縛。
這首詩寫於普拉絲自殺前3個月,文中父親一詞是一個多重隱喻,至少指稱了自己的已逝的父親本人、父權體制、背叛的丈夫三個角色,而普拉絲自己則以女兒、女性和妻子的角色相對應。
●普拉絲負面情緒的來源 :
父親早逝給她留下很大的悲傷與遺憾造成的,還有就是她身為一個女性作家體會到身心上的約束,在婚姻生活中得不美滿、以及在創作生涯中遇到的挫折與矛盾時她的不自信、軟弱等等......。這些負能量共同作用於普拉絲,所以可在她的作品中看到大量的憂鬱字眼。
●讀《爹地》之心得 :
在課堂上讀到普拉絲的《爹地》時,就對它很有興趣,比起另一篇《拉撒若夫人》更喜歡當中與父親糾結的情感。在《爹地》中,有悲哀、憤怒、仇恨和愛交織等複雜的情緒,可以看到作者是一步步拋棄父親還有與他相關的一切,且透過和自身的過去脫離來挽救自己、迎接新生,可惜最後還是失敗。詩的開始就以命令的語句展開,整首詩顯示出她極度壓抑的反叛意識,前面先是強烈的控訴,到後面變成溫柔的乞求,最後又是瀟灑的拋棄,這樣強烈的落差感營造出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很難讓人不陶醉在其中,且整首詩的憂鬱氛圍也營造得很好。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